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16
姓名权是公民根据法律所享有的一种人格权利,包括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权利。姓名权的保护对象是权利人的姓名,其中包括笔名、艺名以及其他能够用来表彰自己和区别他人的名称。
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同时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冒用他人的姓名。
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的规定,公民变更姓名时,需要符合一定的程序。对于18周岁以上的公民,需要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同时,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可以要求侵权方赔礼道歉。
(一) 民事纠纷,协商不成起诉解决
如果未成年人侵犯他人姓名权引发了民事纠纷,当协商解决不成时,可以通过起诉来解决。
1、对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应该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轻处罚意味着将刑罚定在法定刑的下限;减轻处罚意味着将刑罚定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例如,如果应该判处五年以上的刑罚,实际判决会在五年以下。
2、对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规定不予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对其进行收容管教。所谓的"必要的情况"是指家庭无人管教、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社会上的群众、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进行收容教养时,政府可以从社会保护的角度考虑进行收容教养。
(二)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一般来说,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幼年阶段,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必要时可以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14周岁不满16周岁。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罪行时,应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在任何犯罪行为中都应负有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况从轻或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