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24
遗失物的界定是指对动产进行界定,要满足以下条件:
遗失物必须是动产,土地等不动产不构成遗失物。除了一般动产,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和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在拾得遗失物之前,遗失物必须没有被任何人占有。判断占有是否丧失应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和具体情况,考察原占有人是否具有事实上控制该物的可能性。仅一时丧失对物的占有,并不能构成遗失。因此,占有的物品偶然进入他人地内、建筑物内,均不能构成遗失物。在自己房屋遗失的物品,不能视为遗失物。并且占有丧失必须具有确定性。无人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失主知悉遗失物的下落,仍不妨碍遗失物的成立。
遗失物占有的丧失不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愿。法学广义上的遗失物包括同性质、同特征的漂流物和失散的饲养动物。
遗失物的拾得是指发现并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发现是指认识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对物在事实上的支配管领能力。发现与占有缺一不可构成拾得。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即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仍然可以成为拾得人。
拾得行为通常是一种无因管理行为。诚实拾得人以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构成无因管理;不诚实的拾得人以为自己的利益拾得或认为是无主物拾得的,不构成无因管理。法律对遗失物拾得的规定与无因管理有所不同,因此,无因管理的规定只有补充适用的余地。
拾得行为必须是合法的,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拾得人必须是占有遗失物的人,但拾得行为也可以由他人代为进行,以代为行为的人为拾得人。如果拾得行为由占有机关或占有辅助人代为进行,并且在占有辅助关系范畴内,应以所属机关为拾得人;但如果与所属机关的指示无关,则是个人行为,由行为人为拾得人。如果有多人占有拾得物,这些人为共同拾得人。
认定遗失物管理人有权占有,将能明确对其占有保护的依据。当其占有被第三人侵夺时,其有返还占有的请求权。通常认为,无权占有也受到占有保护。但筆者认为,这种保护并不是对本权的保护(无权占有是没有本权的占有),而是基于对社会秩序的保护。基于这种保护,不能认可无权占有人享有返还原物的物权请求权或债权请求权。
管理人有了本权,就可以发生占有连锁。例如,管理人占有的遗失物被第三人侵夺,则管理人的占有转化为间接占有,有权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占有回复请求权)。此时,失主为上层次间接占有人,管理人为下层次间接占有人,第三人为(无权)直接占有人。
在无因管理的债务中,遗失物管理人有必要费用请求权。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我国《物权法》第112条第1款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该条明确包括了遗失物管理人的必要费用请求权。而如果认为遗失物管理人无权占有,势必在法律和法理上否认该必要费用请求权。首先,我国《物权法》第112条第3款规定:“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侵占即无权占有,条文中的侵占包括故意侵占和过失侵占。如果失主拒绝返还必要费用,无因管理人可以拒绝返还拾得物(占有抗辩);而恶意无权占有人则无此项权利。其次,善意无权占有人的必要费用返还请求权是以不当得利为基础的。我国《物权法》第243条规定:“不动产或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条文中权利人对善意无权占有人必要费用的偿付义务,是不当得利的债务效力,而不是无因管理的债务效力。
遗失物的无因管理人是在知道遗失物为他人所有的前提下进行管理的。如果认为其对遗失物的占有是无权占有,从是否知情的角度来看,无法将遗失物管理人归入善意占有的范畴。但如果将管理人的占有归入恶意占有的范畴,又会使其丧失对必要费用的请求权。同时,这也与“恶意不受保护原则”不符,使“恶意不受保护原则”陷入尴尬的境地。
无权占有分为恶意占有和善意占有。在拾得人进行无因管理而占有遗失物的情况下,其主观方面与恶意占有和善意占有的主观方面存在原则上的区别。因此,管理人的占有不是无权占有。
占有只是管理的必要条件。只有以占有为前提,才能对遗失物实施无因保管和保存行为。无因管理制度排除了管理行为的违法性,也就是说,无因管理是一种违法阻碍事由。无权占有则是一种剥夺有权占有的违法行为。
占有是一种法益,因为无因管理而占有遗失物,并不剥夺本人的法益。因为对遗失物的无因管理的基本事实是:本人先丧失占有以及管理人主观为他人、客观为他人条件的具备。管理人的管理,除了保管行为之外,最主要的目标是物归其主。这是对法益的维护,而不是对法益的侵犯。可以存在为他人利益的(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但不可能存在为他人利益的无权占有。
事实行为是债务发生原因的一种类型。引发债务的事实行为有违法事实行为和合法事实行为。因为违法事实行为而引发的债务,被害人是债权人;因为合法事实行为而引发的债务,行为人是债权人。如果认为无因管理是合法的事实行为,又认为因无因管理而占有拾得物是无权占有(侵权行为),则不仅规则出现混乱,制度出现混乱,逻辑出现混乱,还会导致价值判断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