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包括使用虚假经济合同的行为。使用虚假经济合同是贷款诈骗罪的一种行为表现,属于诈骗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将受到相应的刑罚: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分别处以不同的刑罚。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该罪。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串通并为之提供帮助,将被视为贷款诈骗罪的共犯。
串通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前或诈骗过程中相互勾结,共同商量或策划,并与诈骗犯罪分子互相配合,为其提供帮助的行为。
在处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与其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钱财的行为时,应注意区分两种人员在共同犯罪中所采用行为的性质。如果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主,并主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而社会上的其他人员只是提供帮助的,应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所犯罪行来定性处理。例如,如果是贪污行为,则应依贪污罪处罚,而社会上的其他人员则被认定为贪污罪的共犯。如果是侵占行为,则应以职务侵占罪来处理,其他人员则被视为职务侵占罪的共犯。
如果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为主,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只是提供帮助的,应将其定性为贷款诈骗罪。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