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项目能否成立诈骗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虚报项目能否成立诈骗罪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03

 
183996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工程中会有对工程款支付时间、方式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开发商应该要定期的向施工方支付工程款,有些公司是打着欺骗的旗号来骗施工方单位。那么,虚报项目能否成立诈骗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虚报项目是否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虚报项目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将依照规定处理。

虚报项目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

虚报项目的行为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的相似之处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发生在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涉及合同。

其次,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都存在合同规定的义务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情况。

第三,合同诈骗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而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涉及欺骗行为。

第四,两者都涉及非法占有特定物。

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行为人主观目的的考察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能作为区分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唯一标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与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相关。例如,某人在没有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而与他人订立了供货合同。在收到预付款之后,尽管尝试寻找货源,但未能成功,但表示愿意偿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虽然在没有履行合同的条件下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但从整个活动来看,行为人并没有诈骗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相反地,有些人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收到货款,便逃之夭夭或大肆挥霍,这些行为明显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2. 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行为

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行为是区分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的关键。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骗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应当作为合同纠纷处理,而不能构成诈骗罪。然而,如果行为人伪造证件、使用假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无力履行合同的真相,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3.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是否采取实际行动来履行合同,对于区分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也有重要意义。如果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会设法创造条件来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会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属于合同纠纷。然而,有些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本不履行合同,只是为了获取货款后大肆挥霍,这种行为足以证明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图,完全是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 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发现自己违约或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可能提出各种辩解以减轻责任,但一般会采取事实上有事实的态度,承担违约责任。然而,有些人明知自己违约,根本无意履行合同,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使对方无法追回经济损失,这表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意图。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在双方谈判中辩解否认违约的人,一般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

5. 行为人履行合同的原因

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对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享有合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旦获得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享受了权利,却不愿意主动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然而,如果合同当事人在享受权利后尽了最大努力去履行义务,但因不可预料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当以合同纠纷处理,而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骗取财物的目的。

延伸阅读
  1. 系伪造印章签订的合同成立吗
  2. 合同欺诈罪成立会判刑多少年
  3. 假冒他人名字签订的合同成立吗
  4. 探讨合同诈骗罪的合同效力问题
  5.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之认定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2. 更改户口犯罪吗
  3. 警察问话说假话犯法吗
  4. 根据法律规定政审能查封存的案底吗
  5. 逃亡几年后就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了吗
  6. 最新两高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规定
  7. 洗钱中介要判多久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