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1-03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情形:
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别处以不同的刑罚。
对于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同的学说和司法实践对此存在不同观点。目前,主要有决策作用说、领导人参与说、领导责任说和法定代表人说等观点。
为了规范单位犯罪的司法实践,统一对直接责任人员的认识,《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于2001年1月21日发布。根据《纪要》的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纪要》中包含了上述各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在公司实施的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的是对犯罪起指挥、组织、决策作用的人员,主要包括公司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都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因此,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范围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