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1-02
根据《物权法》第228条第2款的规定,应收账款一经出质后,原则上不得再行转让,除非出质人与质权人经协商同意。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时,应提前清偿债务或将其提存。
应收账款的转让实质上是对应收账款的处分。尽管应收账款被设定出质,但其所有权仍归出质人所有,只有出质人才享有对应收账款行使处分权的权利。然而,由于应收账款作为债权的担保已被出质,并以登记形式被质权人占有,出质人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如果允许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将会损害质权人的利益。因此,法律规定,未经质权人同意的应收账款转让行为无效。然而,如果出质人与质权人就转让达成一致,法律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给予更多的选择空间。
原则上,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提前清偿债权或提存。在质权存续期间,转让所得的价款仍归出质人所有,质权人不得将其用于清偿债权。然而,由于应收账款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根据质权的物上代位性规则,质权应及于出质人转让所得的价款。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出质人应使用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权。如果出质人或质权人一方不同意提前清偿债权,或者提前清偿存在困难,出质人应根据我国有关提存的相关规定,将所得价款提存给提存机关,以继续维持对债权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