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法律知识

对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4

 
397653
应收账款是应当收取的相应的款项,属于企业中间的一些资产,这种资产是否能够收到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这种资产应当先进行谨慎性的原则对待。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应收账款的转让问题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一般不得再转让,除非质权人和出质人经协商同意。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给质权人。然而,尽管应收账款在质押时进行了登记,但其转让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出质人可能在质押后再次转让应收账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质押协议应在签署时约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在签约后进行监督,必要时由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提供法律文件作为保障。

二、应收账款的清收与使用问题

应收账款是出质人对其债务人享有的已到期或未到期的债权,债务人在到期时应清偿或提前清偿。然而,《物权法》、《登记办法》和《操作规则》对于应收账款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如何处理并未明确规定。从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本质来看,应收账款因债务支付清偿款而消灭时,质押的标的即灭失。因此,所收取的款项应当用于清偿应收账款所担保的债权或作为担保物。如果出质人随意支取和使用应收账款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将损害质权人的利益,应收账款的质押担保也将失去保障功能。在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在设立应收账款质押时约定,即出质人应在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清偿款项时,支付给质权人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提存。

三、应收账款在质押后的管理问题

尽管质权人在应收账款质押后享有质押权,但应收账款仍由出质人管理,出质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将影响其有效性。这包括以下方面:出质人应在应收账款诉讼时效届满前采取措施催收应收账款,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并获得法院司法强制保护;出质人应履行与应收账款债务人的协议约定,如按约供应货物、提供服务或履行售后退换货等服务,避免因重大违约导致应收账款债务人解除合同或依法、依约拒绝付款。质权人应在与出质人签订应收账款质押协议时明确约定这些管理义务,以免因出质人未适当履行管理义务或采取法律措施导致应收账款失去诉讼时效或追索性。

质押的分类

质押是指提供财产作为担保的一种方式,提供财产的人称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称为质权人。质押担保通常需要签订书面合同,质押合同从成立时生效(与过去认为质押合同是实践合同的观点不同,新的观点认为质押合同也应当是诺成合同),质押合同的内容与抵押合同基本相同。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两种。动产质权是指可移动并因此不损害其效用的物的质权;权利质权是指以可转让的权利为标的物的质权。对于动产质押,如果质权人由于保管不善导致质物灭失或毁损,应承担民事责任。在可能导致质物灭失或毁损的情况下,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提前清偿债务并返还质物,而质权人则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出质人未提供担保,质权人可以拍卖或变卖质物,并优先用于偿还债务或按与出质人约定的方式提存。对于权利质押,如果质押合同载明兑现日期或提货日期早于债务履行期限,质权人可以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前兑现或提货,并与出质人协商将兑现的价款或提取的货物用于提前清偿债务或按与出质人约定的方式提存。对于可以依法转让的股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财产权的质押,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在签订书面合同后向证券登记机构或管理部门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合同从登记之日起生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没有具体引用法条,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存续期间指的是合同或权利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合同或权利具有法定效力或约定效力。在法律上,不知情的第三者是指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了同样的法律行为。与之相对,知情第三者是指明知一个物品或权利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但仍故意购买。根据法律规定,不知情的第三者不会受到惩罚性的处理,而知情第三者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

会计法热门知识

  1. 生产成本核算
  2. 财务管理控制的六种方式
  3.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年审制度
  4. 伪造会计凭证和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处罚
  5. 制单方式的分类
  6.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处罚措施
  7. 强化会计核算,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会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