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2-27
当事人在提起仲裁前,需要提交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以平等的民商事主体身份,共同表示愿意将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法律形式。仲裁协议必须符合法定要件才能成立,作为仲裁机构对争议管辖权的依据。
当事人在提起仲裁时,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具体的仲裁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对仲裁机构要解决的具体争议的请求,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中,定作方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承揽方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货物。仲裁申请书应当有明确的事实和理由支持,事实是指引起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或消灭的客观情况,包括事件和行为;理由是指申请人提出仲裁请求的依据,包括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等。
当事人在提起仲裁时,需要提交身份证明文件,以证明其身份和资格。
当事人在提起仲裁时,需要提交与争议相关的证据材料,以支持其主张或辩护。
根据规定,当事人在提起仲裁时需要按照规定交纳相应的仲裁费用。
除上述手续外,当事人在提起仲裁时可能还需要办理其他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的手续。
根据《仲裁法》第21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具备以下条件: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以平等的民商事主体身份,共同表示愿意将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法律形式。仲裁协议必须符合法定要件才能成立,作为仲裁机构对争议管辖权的依据。
具体的仲裁请求是指申请人在申请仲裁时提出的要解决的具体争议,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申请人在提出仲裁时需要提供一定的事实和理由作为依据。事实是指引起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或消灭的客观情况,包括事件和行为;理由是指申请人提出仲裁请求的依据,包括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并非要求事实必须确凿真实,理由必须合理合法。仲裁机构受理申请时,只要申请人提供了相关内容即可受理。
根据《仲裁法》第2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然而,婚姻、收养、监护和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纠纷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综上所述,《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遵守以下原则:纠纷当事人属于平等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对仲裁事项应当有处分权和解决权;仲裁的纠纷主要是合同纠纷,也包括一些非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