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如果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则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应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
根据第四十二条规定,如果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而如果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裁决。
仲裁执行案件的管辖可以分为级别管辖、普通管辖、特别管辖、共同管辖和移送管辖五大类。
级别管辖是指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执行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对于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而言,执行管辖中的级别管辖与案件审判管辖有密切联系。审判管辖级别确定得越高,执行管辖的级别也相应确定得高。对于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而言,解决或处理的机构级别确定得高,执行法院的级别也相应地确定得高。
普通管辖是指根据审判第一审案件的法院、被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标的所在地或者被执行人完成的行为所在地来确定执行案件的管辖。
特别管辖是指对船舶执行时,以船舶所在港或所在地来确定执行案件的法院。
共同管辖是指同一执行案件有两个以上的法院享有管辖权。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活动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但是在两个或二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时,需要解决管辖冲突并最终确定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