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20
本章节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制定本规则。
深圳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是一家经仲裁法登记在中国深圳设立的处理民商事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主任履行仲裁法和本规则赋予的职责,副主任受主任委托履行主任的职责。
仲裁委员会设立仲裁员名册,其中的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和资格从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具有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外人士中聘任。
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仲裁委员会所受理的仲裁案件,适用本规则。当事人另有书面约定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约定适用的规则仲裁委员会认为无法实施或与仲裁地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的除外。
对双方当事人以简化程序为目的,就仲裁庭组成方式、审理及裁决方式、答辩期、开庭时间及地点、送达地点等达成的约定,经仲裁委员会确认后优先适用。
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规则的任何条款或者事项未被遵守,仍参加仲裁程序并且对该不遵守的情形在裁决书作出之前未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放弃异议并不得以此作为申请撤销或不履行仲裁裁决的理由。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尊重当事人约定,参考国际惯例,公平合理、独立公正地解决纠纷。
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本章节所称仲裁协议系指当事人同意将其纠纷交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的约定。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达成的以仲裁解决纠纷的约定。其他书面方式是指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
合同的未生效、变更、终止、无效、不成立、解除或者被撤销,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适用于补充合同及合同附件项下的争议。
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因合并、分立、终止、撤销等原因发生变更的,仲裁协议对权利义务的继受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死亡的,仲裁协议对承继其仲裁事项中权利义务的继承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是深圳仲裁委员会的,视为选定了深圳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约定解决争议的机构是深圳金融仲裁院或深圳医患纠纷仲裁院的,视为选定了深圳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深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向深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的,视为选定了深圳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概括约定仲裁事项为合同争议的,基于合同成立、效力、变更、转让、履行、违约责任、解释、终止等产生的纠纷均属于仲裁事项。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不含开庭当日)以书面形式提出;书面审理的案件,应当在首次答辩期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当事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无异议。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可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效力分别向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提出确认申请的,若仲裁委员会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若仲裁委员会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而人民法院已接受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再作出决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或仲裁案件的管辖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异议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授权仲裁庭作出决定。
仲裁委员会依表面证据认为存在由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协议,则可根据表面证据作出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但仲裁委员会依表面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仲裁庭根据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表面证据不一致的事实及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仲裁委员会对管辖异议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异议成立的,撤销该案;异议不成立的,仲裁程序继续进行。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 仲裁协议;
(二) 仲裁申请书;
(三) 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
(四) 仲裁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仲裁申请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
(二) 具体、明确的仲裁请求;
(三) 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对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对符合受理条件并决定受理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向申请人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并附下列材料:
(一) 仲裁规则;
(二) 仲裁员名册。
案件受理通知书应当注明仲裁费缴纳数额和期限。申请人逾期不缴纳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本规则要求的,仲裁委员会可以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申请人在限期内未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受理案件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书面通知被申请人并附下列材料:
(一) 仲裁通知书;
(二) 仲裁申请书副本及所附材料;
(三) 仲裁规则;
(四) 仲裁员名册。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证据材料及其身份证明材料。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三日内将答辩书副本及其附具的证据材料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有承认、反驳仲裁请求的权利。
答辩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 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
(二) 答辩观点;
(三) 答辩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或者答辩书不符合本规则第十八条规定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申请人有变更、放弃仲裁请求的权利。
变更仲裁请求,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结束前提出。但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认为有正当理由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根据变更后的仲裁请求并经被申请人请求,可以适当延长或者增加被申请人的答辩时间。
变更后的仲裁请求增加案件标的数额的,申请人应当补交仲裁费。
申请人放弃全部仲裁请求的,可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被申请人要求作出裁决的,应当作出裁决。
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被申请人有提出反请求的权利。
反请求应当在答辩期内以书面形式提出,但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认为有正当理由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本规则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适用于反请求的提出、受理、送达、答辩、变更、放弃、撤回等程序。
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或者对反请求不答辩的,不影响反请求仲裁程序的进行。
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当提交证据证明。但对下列主张,当事人可以不提供相应证据:
(一) 对方当事人承认的;
(二) 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 自然规律及其定理;
(四) 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五) 已为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事实;
(六) 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二)、(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一条【程序适用】金融纠纷仲裁程序适用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用户之间的纠纷。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金融纠纷仲裁委员会是负责金融纠纷仲裁的专门机构。
第三条【仲裁协议】金融纠纷仲裁应当基于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
第四条【仲裁申请条件】当事人在金融纠纷发生后,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第五条【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纠纷的事实和理由、所请求的仲裁结果等内容。
第六条【仲裁费用】申请人在提出仲裁申请时应当预交仲裁费用。
第七条【仲裁庭组成】金融纠纷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
第八条【仲裁员产生】当事人应当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指定仲裁员。
第九条【仲裁员资格】仲裁员应当具备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仲裁经验。
第十条【仲裁通知】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仲裁通知书。
第十一条【答辩期限】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后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开庭通知】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五日将开庭时间和地点通知双方当事人。
第十三条【庭审调查】庭审调查包括当事人陈述、证据交换、证人证言等环节。
第十四条【专家咨询】根据需要,仲裁庭可以咨询专家意见。
第十五条【裁决期限】仲裁庭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三个月内作出裁决。
第十六条【裁决内容】裁决应当写明纠纷的事实、理由和结果。
第十七条【裁决生效】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裁决。
第十八条【调解程序】在金融纠纷仲裁过程中,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
第十九条【调解协议】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裁决书。
第二十条【申请执行】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第二十一条【强制执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金融纠纷仲裁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如果一方或双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则同样适用本章规定。如果本章没有相关规定,则适用本规则的其他相关规定。
金融纠纷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当事人对于纠纷是否属于金融纠纷或者案件是否适用本章规定提出异议,仲裁委员会将做出决定。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七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明文件。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七日内按照本规则选定仲裁员。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能选定,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对于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五日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
如果当事人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并要求仲裁庭制作调解书或裁决书,仲裁庭应在协议达成或提交之日起五日内作出相应的法律文书。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仲裁庭可以当庭裁决。裁决内容应当记入庭审笔录,并于开庭后五日内出具书面裁决文书。
患方因在深圳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医疗机构)就诊,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益而引发争议,适用本章规定。如果本章没有相关规定,则适用本规则的其他相关规定。
如果患方当事人为两人以上,应当由患方当事人共同或由患方当事人推选的代表人与医疗机构达成仲裁协议。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五日内提交答辩书、证据材料及其身份证明材料。
如果一方当事人为五人以上,应共同推选一至二人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如果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则按照其约定执行。
首席仲裁员和独任仲裁员的产生不适用本规则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能约定和选定,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指定仲裁员。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是否存在过错存在分歧,双方均可申请进行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
如果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仲裁庭将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委托鉴定。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上述鉴定结论不服,又要求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如果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可以共同选定或由仲裁庭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另一方当事人申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仲裁庭可只委托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仲裁庭应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五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鉴定,并通知各方当事人。
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
仲裁庭在审理医患纠纷案件时应当注重调解。仲裁庭可以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庭前调解。
一方或双方为外国当事人的仲裁案件适用本章规定。一方或双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的当事人的仲裁案件参照适用本章规定。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及时向申请人发送仲裁通知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并将申请书副本及其附件材料、仲裁通知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一并发送给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四十五日(适用简易程序的涉外案件三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明材料。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如果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应当在前款规定的答辩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申请人应在收到反请求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四十五日(适用简易程序的涉外案件三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当事人申请境内财产保全或者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申请及时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二十日内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
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和仲裁员的选定与产生适用本规则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如果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被决定回避或者更换,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有关通知之日起二十日(适用简易程序的涉外案件十日)内重新选定仲裁员。
对于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二十日(适用简易程序的涉外案件十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如果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经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必须在开庭十日前以书面形式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涉外仲裁案件,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五个月(适用简易程序的涉外案件三个月)内作出裁决。
涉外案件任何一方当事人未按本章规定程序参与仲裁,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向中国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依据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或者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本章未规定事项,适用本规则的其他相关规定。
如果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如果法律没有对仲裁时效进行规定,则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本规则规定的期间以日、月、年计算,开始之日不计算在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在期间届满前交邮、发出的,不属逾期。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申请顺延。是否顺延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决定。
仲裁文书、通知等案件材料应当送达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
仲裁文书、通知等案件材料除直接送达外,以邮寄、传真、电报、电传送至被送达人的营业地点、惯常住所地、现住地的通讯地址、身份证载明的地址、户籍所在地、合同约定的通讯地址或者被送达人书面告知的地址,均视为送达。以邮电件签收或者返回日期为送达日期。
仲裁委员会以中文为正式语言文字。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仲裁委员会同意,可以按照其约定执行。
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为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
仲裁程序中需要翻译人员的,可由仲裁委员会提供,也可由当事人提供。翻译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本规则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则施行前受理的案件,适用受理时施行的仲裁规则。如果双方约定适用本规则,则按照其约定执行。
本规则由仲裁委员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