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12
1. 协议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但是,约定的管辖地不得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果在购买清单或购买凭证上有协议管辖的约定,根据协议规定的法院行使诉权。
2. 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双方没有签订管辖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网络购物纠纷,买方应该在卖方的住所地或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买方可以在两者之间选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条的规定,如果购销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如果没有约定,以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如果是卖家承担邮费,相当于卖家送货,合同履行地为买方所在地;如果是买家自己提货,合同履行地为卖家所在地。
1. 推广网店实名制
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网店实名制已正式启动。该办法从多个方面规定了网络商品交易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规范。例如,要求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交真实身份信息。此举旨在消费者能够有效识别网络经营主体的真实身份,并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行为。
2. 制定诚信体系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推动各行业征信系统的整合,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可以有效遏制网络欺诈行为。此外,推广和普及《电子签名法》,明确电子证据司法认定的标准,使其更具操作性。国家还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网上司法机构,及时、快速地处理电子商务小额纠纷。
3. 打击发布虚假网络信息及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已成为网络购物环境的严重问题。工商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加强查处和惩治力度,规范网络经营秩序,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4. 强化网络营运商的监管责任
网络购物纠纷与网络营运商对销售商家的信息发布审查和监督不力相关。网络营运商应对销售商家发布的信息承担审查义务,并负责监管,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