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4-30
为了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和《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时,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对代理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当事人委托并特别授权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时,除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当事人本人仍应出庭参加仲裁庭审。
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两名代理人参加人事争议仲裁活动。当事人可以选择以下人员作为代理人:
一、律师;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有关的社会团体或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四、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许可的其他公民。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不得作为人事争议仲裁代理人。
当事人委托他人参加人事争议仲裁时,必须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若授权委托书仅写明“全权代理”而未具体授权,则代理人无权代表当事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请求和接受调解。
当事人应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提交给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被解除代理,当事人应书面告知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时,代理人应提交律师事务所开具的介绍信。
当事人委托有关的社会团体或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为代理人时,应提供社会团体或单位开具的证明。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如果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指定其中一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如果委托代理人提供虚假证明、证件,欺骗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取消其代理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