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26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如果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限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暂停。从暂停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限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劳动力派遣合同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即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
在内部,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本单位职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在外部,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存在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劳动力派遣合同的履行将三方的劳动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
由于这两种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性质不同,处理争议的程序、适用的法律以及时效也各不相同。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分对待。
劳动者根据劳动关系起诉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的案件属于劳动争议案件,而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根据劳动力派遣合同起诉的案件属于普通民商案件。
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接受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先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天仲裁时效,并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一旦进入诉讼阶段,人民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审查仲裁程序和实体处理是否合法,依法作出裁决。
对于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动力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将直接受理,并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法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