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0-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可以因以下情况中断或中止:
从中断或中止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一旦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如果申请人主张请求未过时效,必须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管辖机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如果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则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时,必须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