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2-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服务,用人单位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而产生的。为了建立劳动关系,双方需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在诉讼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会否认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劳动者负有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举证责任。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维权时陷入被动局面,以下是劳动者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法律文件。劳动者在入职时应要求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
在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尽量保留能证明提供劳动的材料原件,例如加盖公司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申办贷款、信用卡的工资证明、暂住证以及单位评定员工等,这些资料可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
为保护劳动者的诉讼权益,劳动者有权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向这些部门调取相关文件,如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和代发工资协议,这些文件可作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劳动者可请在职期间的同事提供证人证言。提供证人证言时需注意以下事项:证人需能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与案件无利害关系。此外,证人应出庭作证,书面证言一般不为法院采信。
如果用人单位既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且劳动者未保留有效证据,劳动者可以尝试让接受过服务的公司客户为自己出具证明。如果客户是公民,则需作为证人出庭;如果是法人单位,则需要提供单位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