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21
根据我国劳动法律的规定,雇佣单位与员工在试用期内确立了劳动关系,雇佣单位应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条款:
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雇佣单位与员工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雇佣单位与同一员工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只约定了试用期而没有其他期限,那么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力提供者应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雇佣单位应具备用人资格。否则,劳动关系本身就是无效的,应按照我国劳动法关于无效劳动关系的规定进行处理。相关规范文件也没有提出事实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劳动关系的标的是劳动行为,劳动行为的存在和终止是形成劳动关系的主要标准。只有当员工按照雇佣单位的要求,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完成工作内容时,才意味着员工向雇佣单位让度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提供有偿劳动,从法律上形成劳动关系。如果既没有口头约定,也没有实际付出劳动,就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行为的发生是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员工与雇佣单位的生产资料结合,进行特定的生产工作,员工的人身自由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归雇佣单位支配,服从劳动分工和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接受雇佣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并从雇佣单位获得劳动报酬和相关福利待遇。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员工从属于雇佣单位,两者形成一种稳定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是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形成这种特殊的从属关系,就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甚至也不构成劳动关系。从属关系的存在是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主要标准之一。
在劳动双方之间存在着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这种合意可以通过口头约定或行为默认而形成。即劳动双方之间存在的从属关系的事实在客观上等同于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保持一致性并符合实际情况。
如前所述,在事实劳动关系中,雇佣单位提供劳动条件和规定的劳动标准,员工提供有偿劳动,双方之间存在概括的意思表示,可以通过口头约定或行为默认而形成。因此,从法律上来看,事实劳动关系具备主体、内容和意思表示三个要素,双方之间形成了劳动关系,只是未形成书面合同,缺乏法定的形式要件。这也是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