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5-01-2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对于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当事人双方及相关权利人同意变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卖。
根据该规定,以下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变卖财产:
金银及其制品、当地市场有公开交易价格的动产、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季节性商品、保管困难或保管费用过高的物品。
当事人双方及相关权利人对变卖财产的价格有约定的,应按照其约定价格进行变卖;如果没有约定价格但有市价的,变卖价格不得低于市价;如果没有市价但价值较大、价格不易确定的,应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价格进行变卖。
如果按照评估价格变卖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价格进行变卖,但最低的变卖价不得低于评估价的二分之一。
如果变卖的财产无人购买,适用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将该财产交给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用于抵债;如果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人民法院应解除查封、扣押,并将该财产退还给被执行人。
如果需要申办拍卖公证,拍卖人应在拍卖的准备阶段向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如果拍卖人是个人,应提交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如果拍卖人是企业,应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和营业执照;如果拍卖人是社会团体,应提交社团登记证。购买方在成交后也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如果以上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代理人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授权委托书。
如果拍卖的是企业单位等的资产,需要提供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例如,拍卖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的资产,需要提供同级政府的批准文件;拍卖集体资产,需要提供上级主管部门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批准同意书。
需要提供拍卖财物的所有权证件,如房产证、国家资产证明、自有资金证明等。
拍卖方案说明书应包括拍卖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拍卖方式、拍卖公告的内容等。
在拍卖成交后,还需要提供拍卖会议纪要和买卖双方签订的拍卖合同书等。
公证员可能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