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在先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9-05
周先生在两个月前订购了一套商品房,现在周先生想解除合同,因为他发现在订房之前置业顾问告诉他的很多信息都有问题,比如之前说小区门口就有一个地铁站入口,结果在政府网站上查到的地铁站入口距离小区大门还有三公里。周先生想了解虚假宣传下签订的合同能否算作无效。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虚假宣传对先签订的合同的有效性的影响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虚假宣传下签订的合同可以被视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 一方通过欺诈或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 返还财产;
- 折价补偿;
- 赔偿损失;
- 财产收归。
显然,这种情况属于无效合同的第一种情形。
买卖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请求
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起诉要求返还定金。
根据财产案件的金额或价额,诉讼费应按以下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 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 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