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15
定金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若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也无效。根据《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若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当审查主合同的有效性,以确保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
定金合同的签订主体应当与主合同的签订主体一致。由于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若主体不一致,定金合同无法起到担保的性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交付定金的期限即为定金合同的履行期限。因此,在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时,必须明确、具体。
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因此,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中明确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例如通过现实的货币支付或银行支付。若采用银行支付方式,必须以收到交易凭证视为交付。
定金合同中定金的具体数额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定金数额过高,可能导致守约方获得的损害赔偿过高于实际损失额;若数额过低,则无法发挥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因此,定金数额应小于合同应付款项,并且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无效。
若合同中的款额未明确款项的性质,未写明“定金”字样,容易引发争议。若写成“订金”、“诚意金”、“预付款”、“认购金”等字样,且合同条文未明确表明其具有定金性质,则无定金效力。
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违约金和定金应予以区分。并且合同应约定主合同成立后,定金的使用方式是退还交付定金方还是冲抵主合同应付款项。
未能订立合同的过错方将承担定金罚则的风险。若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的担保,给付定金方拒绝订立主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方拒绝订立合同,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应明确约定定金合同解除、终止的条款。若未约定合同解除、终止或提前终止的条款,导致终止合同的条件不明确,将使签订合同容易,解除合同困难。因此,有关合同解除、终止和提前终止的条款应力求细化、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