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新尝试——北京仲裁委员会新调解规则的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06
北京仲裁委员会的目标与调解规则的特点
一、目标
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仲)成立于1995年9月28日,旨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 成为贯彻仲裁法精神最彻底、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和通行做法接轨程度最高的仲裁机构,以此证明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机构民间性的基本原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能够取得成功。
- 成为公正、廉洁、高效的仲裁机构。
- 成为管理现代化的仲裁机构,通过管理提高仲裁效率和效益。
二、调解规则的特点
2007年9月20日,北-仲修改了仲裁规则,并制定了新的调解规则。新的调解规则具有以下特点:
- 调解受理范围不受书面协议的限制:当事人可以将争议交由北-仲调解,不论是否事先签订书面协议,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即可启动调解程序。此外,调解甚至不受仲裁范围的限制,例如医疗事故的赔偿纠纷,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也可通过调解解决。
- 调解员实行推荐制:北-仲提供给当事人调解员推荐名册,当事人可以在该名册内选择调解员,也可以在名册外选择调解员,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此举考虑到调解是一个新生事物,调解员的经验需要积累,而且中国人相信熟人和崇拜权威,因此在争议发生时,更愿意找双方熟悉并信赖的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人进行协调或调解。北-仲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为社会上的调解人才提供用武之地,以满足企业对调解的需求。
- 费用方面的改进:新规则将调解员报酬和行政性收费分开。为了鼓励当事人进行调解,行政性收费大幅降低,仅需500元即可启动调解程序。调解员报酬由调解员提出,可以按照争议标的收费,也可以按照调解工作时间计收,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委员会不做限制。
- 独立的调解程序:调解程序与仲裁程序相互独立。调解员名册与仲裁员名册分开,调解员与仲裁员身份不重合。调解既可在仲裁前进行,也可与仲裁程序同时进行。这样的安排考虑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当事人对调解的理解和做法与中国不同。他们认为调解与仲裁相混合,会影响仲裁员的中立地位,并担心调解中的妥协和让步会直接影响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为了适应不同国家的仲裁和调解文化和制度差异,北-仲致力于使自己的解决争议方式更具兼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当事人对争议解决的多样化需求。
- 简便的调解程序:调解程序没有复杂的申请、答辩和送达程序。一般情况下采用独任制,除非双方同意一人以上。这样的安排避免了双方将更多精力浪费在程序和仲裁技巧上。
- 调解与仲裁之间的联系:尽管大多数当事人能够自觉自愿地履行和解协议,但由于和解协议不具备终局性且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当事人担心和解协议无法履行,可以签订一个仲裁协议,启动一个简易书面审仲裁程序,要求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制作仲裁裁决或调解书,使其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
新调解规则的意义
制定调解规则是北-仲多元化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新尝试,也是北-仲的战略创新。这一举措具有以下意义:
- 为国内外当事人解决争议提供更为简便、快捷、兼容和经济的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 调解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成为国际争议解决的趋势。在美国等普通法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调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 由于一些文化和体制上的差异,调解可能成为一些外国独资企业更愿意接受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信用作为一种对未来的投资,为防止信用受损,更愿意尝试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 北-仲作为一家现代化的仲裁机构,制定调解规则是为了使自己的服务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