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1
相邻权是基于相邻关系产生的权利,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和使用人因对各自所有或占用的不动产行使权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和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原告诉求的支持需要根据其提供的证据是否达到法定标准以及诉求理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判断。从行政角度看,如果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被告的房屋是违章建筑,那么原告的诉求将无法得到支持。从民法角度看,如果邻地使用人知道被告的建筑越界占用,但未及时提出异议,那么他将无权请求移去或变更。在本案中,如果原告未及时提出异议,被告的建房不存在故意和过失,根据法益衡平原则,对于利益微小或并无利益的主张,邻地使用人应当负担容忍的义务,不能要求拆除。
正确理解相邻权保护的立法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相邻关系的调整是为了实现不动产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针对不动产所有权本身。因此,原告的诉求内容应该符合法律关于处理相邻关系的立法精神。如果原告无法证明房屋的使用价值存在后果上、范围上的危险或隐患以及客观损害的实际发生,那么他的诉求理由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一)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违章建筑引起的纠纷应由有关行政部门处理,而不属于民事纠纷范围。因此,原告要求拆除违章建筑的理由应予以驳回。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对于违建和拆除的判断和确认应由行政机关裁定,并未列入民事案件审理的范围。因此,原告的请求权缺乏基础。此外,现行法律对相邻权的规定仅限于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污染、损害防免等六项,原告主张的内容不在司法可裁范围之内。
原告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相邻关系的存在,但尚不能证明相邻损害发生的事实。原告的证据缺乏可信度,与法律规定的证据质量规则相差悬殊。法庭只判断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是否达到足以支持其诉求的标准,而不负责确定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实施危害不动产安全的事实。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原则是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相邻权的保护并非针对不动产所有权本身,而是权利人对不动产的利用以及不动产功能的正常发挥。被告翻建房屋是否妨害原告对其不动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才是法律考查的主要内容。原告的主张意味着相邻人不得延伸或碰触其房屋墙体,这与立法精神不符。根据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法律规定相邻各方应有限制权利的延伸和接受容忍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