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3-10-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然而,房屋买卖协议并不属于财产范畴,因此可以继承。如果一方在签订房屋买卖协议后去世,子女可以代替其履行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符合主体资格的条件。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房屋买卖行为复杂且涉及金额较大,法律一般禁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参与。因此,未经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或经法定代理人事后追认,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此外,为了维护房屋交易秩序,现行法律和政策对房屋买卖当事人设定了特定的条件和限制。在商品房现售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房屋出卖方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批文、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在商品房预售中,预售方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当持有预售许可证并确定施工进度与交付日期。如果商品房出卖方违反上述要求,将被认为不具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主体资格,应当宣告合同无效并赔偿买受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此外,只有政府确认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主体资格,只有本单位的职工才具备购买单位自管公房的主体资格,机关、学校和部队等单位也只有经批准才具备主体资格。
根据现行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结果。房屋买卖只有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理想。因此,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无权代理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等,都不符合买卖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原则上视为无效。对于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而签订的房屋买卖行为,可以变更或撤销。无效或被撤销的房屋买卖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当事人有权不予履行。如果房屋买卖合同的某一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法律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