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是否可以适用留置权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12
相信很多的人都不是非常的清楚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善意取得与留置权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很多人就对于善意取得是否可以适用于留置权比较陌生的,那么什么是留置权?善意取得是否可以适用留置权?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下文中的知识可以帮助到您。
一、善意取得是否可以适用留置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二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即对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进行留置。然而,留置物必须是债务人所有或者合法占有的财产。那么,对于不属于债务人所有或者非法占有的财产,是否可以作为留置权的标的物呢?例如,债务人将偷来的相机修理,债权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留置该物呢?《担保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1.2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的补充规定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对此进行了补充性规定。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第108条的规定,当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道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行使留置权。因此,善意取得的情况下,留置权是可以适用的。
二、留置权的含义及法律效力
2.1 留置权的定义
留置权是指当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的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享有对该动产的优先受偿权。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2.2 留置权的法律效力
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债务时,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权人有权收取留置财产的孳息,但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留置权人还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若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财产毁损、灭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债务人与债权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在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合同中未约定期限,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并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而该动产又被留置,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如果同一财产同时存在法定登记的抵押权和质权,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如果质权与未登记的抵押权同时存在,质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三、留置权占有的含义
3.1 留置权占有的定义
留置权的占有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取得事实上的管领、控制和支配。
3.2 合法占有的含义
合法占有是指在留置权担保中,债权人依照合同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也就是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着合同关系,债务人依照合同自愿将财产交付给债权人。只有在债权人依照合同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的情况下,留置权才能发生。如果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而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该动产。然而,如果债务人对其交付的动产不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债权人可能是基于对债务人的信赖而将第三人的财产视为债务人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债权人是善意取得留置权。这种认定的理由是,留置权的产生旨在维护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公平,并且也应当维护交易安全。债权人接受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可能要求债权人审查标的物是否为债务人所有。只要留置权人确信所留置的动产属于债务人,根据债务人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债权人对其善意取得的不属于债务人所有的物就享有留置权。《民法总则》和《担保法》规定的是债权人占有的是"债务人的财产",并没有规定是"债务人所有的财产"。因此,债权人占有的财产,即使是实际上属于第三人的财产,也应当包括在内。确认留置权的善意取得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民法诚实信用和公平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实践中对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应以债权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的事实状态为限。债权人如果知道或应当知道其他情况,则不适用善意取得的原则。综上所述,债权人在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道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依法取得留置权。留置权具有对抗其他物权的效力,对留置物享有其他担保物权的权利人,不得以其权利对抗善意的留置权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