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17
1998年6月25日,位于江苏高邮市的张金宝向位于上海市A区的双湖公司出具了一份欠条,欠款金额为30600元,并约定在7月5日前以汇票支付。随后,于1998年7月10日,张金宝又出具了一份还款协议书,其中规定8月5日前归还28000元货款。在欠条和还款协议书的左下方,位于上海市B区的陈东生签署并写有“保证”字样。
然而,张金宝一直未偿还欠款。因此,双湖公司于2006年7月10日向上海B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金宝支付58600元货款,并要求陈东生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在第一次庭审后,双湖公司撤回了要求陈东生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张金宝辩称双湖公司的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并且陈东生的保证并非在张金宝面前所写,他从未要求陈东生为其债务提供保证。而陈东生则辩称,双湖公司从1998年起一直向他和张金宝催讨欠款。
法庭认为,本案的关键在于双湖公司是否可以向“债务保证人”主张权利,以及是否可以认定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经审理后,法庭发现,陈东生作为“保证人”并未经张金宝要求和同意提供保证。虽然陈东生在欠条和还款计划书上为债务作保证并签名,但关于保证的形成,双湖公司和陈东生的陈述不一致,而且陈东生两次庭审中的陈述也不一致,对于保证是何时提供的也无法明确。因此,不能排除陈东生对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进行担保的可能性。
在本案中,双湖公司难以证明其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尽管陈东生否认了双湖公司的陈述,但他却认可了双湖公司的陈述,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而双湖公司在第一次庭审后撤回了要求陈东生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这与常理相悖。综上所述,法庭认为,陈东生作为债务保证人,其作为保证人的意思表示仅对其自己产生效力,对债务人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双湖公司未能提供其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债权的证据,故双湖公司对债务人的主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法院驳回了双湖公司的诉讼请求。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其权利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就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法律制度。我国的民法理论以“胜诉权消灭说”为通说,立法也采纳了诉讼消灭主义。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三种: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案件,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案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案件,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案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般诉讼时效为4年。根据具体情况,本案应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的规定。
1、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稳定法律秩序: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稳定法律秩序。由于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不行使取决于权利人的意志,权利不会因不行使而自动消灭。长期存在一定的事实状态(如权利长期不行使),必然会产生各种法律关系,使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如果多年后再支持原权利人主张权利,将会推翻多年来基于此事实状态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为了结束这种不稳定状态,避免经济生活混乱,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有序进行,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确立诉讼时效。
2、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防止权利长期处于“睡眠状态”:如果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这种法律事实状态长期存在,权利人将失去通过诉讼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因此,诉讼时效的设立可以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防止权利长期处于“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