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26
企业以借贷名义集资是指企业以借款的形式向他人筹集资金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借贷关系将不受法律保护。例如,如果出借人明知个人借款用于赌博、贩卖假币、贩卖毒品、走私等非法活动,但仍然借款给他人,借贷合同将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这种行为,行为人可能面临收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的处罚。
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三)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四)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五)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从根本上损害了群众利益,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国务院(1998)第247号令第18条规定,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这是因为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参与者因此造成的损失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借贷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
(1)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在借贷实践中,有些借款人筹集资金是为了非法经营或其他非法活动,而一些出借人出于牟利的心态,未能审查借款人借款的用途,或者明知其借款是为非法活动提供资金,仍然盲目出借。然而,如果违法事实经司法机关查实,出借的款项可能会被依法没收,并且违法借贷的双方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例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非法活动),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出借人来说,这样的行为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