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05
关于无因管理人是否享有报酬请求权的问题,在民法领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无因管理人应当被赋予报酬请求权,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纯粹的精神奖励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因管理制度一方面保护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也谋求社会利益,如果给予管理人报酬请求权作为奖励,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易习惯。另一方认为,无因管理人不应享有报酬请求权,因为无因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奖励道德行为,如果赋予管理人报酬请求权,将降低其行为的道德价值。
首先,无因管理制度是对法律上“禁止干预他人事务”和社会上“鼓励助人为乐”这两种原则进行平衡的一种规定,其目的是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如果规定无因管理人有报酬请求权,很可能导致无因管理人为了获得报酬而寻找可进行无因管理的对象,从而干预他人事务,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虽然每个人都有做好事的权利,但他人也有拒绝接受帮助的权利,规定无因管理人的报酬权将引发权利之间的冲突,使无因管理制度无法实现其价值目标。
其次,民法强调公平原则,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补偿,无因管理人已经得到了公平的补偿。报酬是除了损失补偿之外的收益,与公平原则不相符。
第三,如果无因管理人享有报酬请求权,将产生新的债务。然而,如何界定报酬请求权的性质、范围和种类尚未得到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相关机制。在没有对报酬请求权进行具体规定和操作机制的情况下,不应规定报酬请求权,否则将导致报酬请求权缺乏社会和理论基础,报酬成为无法衡量的债务,容易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
最后,无因管理人一般不应享有报酬请求权,但也存在一种例外情况。如果管理人的报酬可以计入必要费用,应当允许请求偿付。例如,医生救助病人可以视为在其职业范围内的活动,可以认为其支出间接涉及财产,因此可以请求一般报酬的赔偿。此外,为鼓励无因管理行为,相关单位或组织有时会给予管理人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奖励体现了社会对无因管理行为道德价值的肯定,但不能视为对管理人的报酬。
根据以上论述,对于本案中的奚某某来说,他并非在其职业范围内管理事务,因此不支持其享有报酬请求权。但他仍然享有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等其他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