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28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25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通常情况下,经济合同双方并未规定诉讼管辖地,因此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必须按照第24条的规定到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这可能会增加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负担,尤其是当当事人不在同一地区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事人可以根据第25条的规定,在合同签订时约定有利于自己的法院管辖地,以防止在协议执行不了时能向有利于自己的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告申请,对可能导致判决无法执行的案件进行财产保全的裁定。根据第93条规定,当利害关系人因紧急情况未能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导致其合法权益难以弥补损害时,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在当前资金紧张、生产要素困难的情况下,债务人未按时结清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公证机关或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或判决,也往往难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根据上述规定,在提起债务诉讼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并提供债务人的财产情况,以便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其他法定措施。如果债务人涉嫌经济诈骗,债权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以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造成债权人经济损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条件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根据第191条规定,债务人应在收到支付令后的15天内清偿债务,或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异议且未履行支付令,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为了确保申请支付令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债权人在申请支付令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并提出书面债权债务文书;其次,如果没有债据,应向债务人提供书面凭证,证明拖欠的金额;最后,核实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如名称和所在地,以确保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前提是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根据第204条规定,在破产财产优先支付破产费用后,按照规定的顺序清偿债务,包括破产企业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税款以及破产还债。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债务要求,将按比例分配。申请破产还债是债务人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采取的最后手段。因为根据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债权人难以保障全部权益,未得到偿还的债务也不再偿还。因此,在宣告破产还债程序开始后,企业法人和债权人往往会协商债务清偿的期限和方式。如果达成和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可以中止破产还债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6条规定,民事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根据第221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根据第222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根据第223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为了确保申请法院执行能够得到批准并顺利执行,债权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收集债务人的存款、收入和财产证据,为法院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公证机关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合同双方通常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然而,这种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债权人在协商还债过程中应该优先办理文书公证,并在公证文书中明确所欠债务的金额、偿还期限、担保财物或担保人、计息办法等事项。这样,一旦债务偿还期限到期,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再经过诉讼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文件《关于单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单位是否承担返还其预收货款的责任问题的批复》(法(经)复(1989)1号),企业法人代表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并不影响原单位的债务关系。如果所欠债务的单位被上级撤销,上级单位将负有连带责任,应负责偿还所欠债务。因此,债权人可以依据这一批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追债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重视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根据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时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因此,债权人应充分重视诉讼时效,避免时效过期导致债权失去法律保护。
2.重视担保期间。根据《担保法》第25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根据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在自主债务履行期满后的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因此,债权人应注意保证期间的规定,及时采取行动。
3.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法律文书的规定,享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申请执行的权利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如果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且没有正当理由,人民法院将不再执行。债权人应意识到胜诉后申请执行的期限,并在期限内申请执行,以避免法院不予执行的情况。
4.搜集证据。诉讼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债权人只有凭借证据才能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债权人应重视保存各种书证、物证以及视听资料,如文书、文件、合同文本、单据、票据、函件、电报、电话录音、传真资料等。如果证据可能失灭或难以取得,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以确保证据的保存。
5.善于协商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是通过第三方斡旋或劝说,促成发生分歧的当事人和解达成协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对债权人而言,法院判决和协商调解都是手段,目的是收回债务。因此,如果债务人表现出诚意,债权人应配合法院的调解。如果债务人没有诚意,一心逃债,债权人应采取果断措施,请求法院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