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权与质押权并存时的效力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10-05
抵押权与质押权并存时的效力
1. 抵押权和质押权的效力
根据法律规定,当一个财产设定了抵押权后,如果该财产的价值超过了被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设立其他担保,例如质押。在某些情况下,抵押人可能会隐瞒真相,为其他债务设立质押,导致同一抵押物同时负担了抵押权和质权。在没有进行登记和公示的情况下,两者都是担保物权,谁也没有优先效力。当抵押权和质权所担保的主债务都未清偿时,按照原则,先设立的抵押权和质权先受偿;如果设立顺序相同,则按照各自所担保的债权比例受清偿。然而,如果与质权并存的抵押权已经经过法定登记,情况将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登记的抵押权将优先于质权受偿。因为经过登记的抵押权是以登记为公示手段,其设立时间可以确定,而质权是以占有质押物(即抵押物)为公示手段,其设立时间难以确定。
2. 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的效力
为了防止抵押人与第三人串通欺诈,声称自己与第三人设定的质权在先(实际上是在后),从而使第三人对抵押物进行价值变动并优先受偿,法律赋予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清偿的效力。此外,对于公示手段而言,登记的效力要大于占有。在司法实践中,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同一财产上负担的质权,其中已登记抵押权的设立时间可能早于质权的设立时间,也可能晚于质权的设立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遵循“物权效力取决于其设立时间”的原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如果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超过了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作为抵押物时,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从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果当事人没有办理抵押物登记,则不能对抗第三人。如果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登记部门应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4. 动产质押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并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法律规定以该动产的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或第三人被称为出质人,债权人被称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被称为质物。
5.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同一财产经过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同一财产上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