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禁止转让的债权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债权转让法律知识

法律上禁止转让的债权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17

 
140493
债权是指在在借款人签署债权合同后,借出款项的一方即合同债权人即拥有向借款人要求偿还债务的权力,而一般的债权可以由合同债权人进行自由转让给第三方,转让后第三方代替原合同债权人成为新的债权人。但是也存在法律上禁止转让的债权,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法律上禁止转让的债权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之规定,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当事人在转让权利义务时,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批准。如原批准机关对权利的转让不予批准,则权利的转让无效,最典型的当属房屋买卖时,如房屋转让未经房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则该房产的转让行为无效。再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合营一方如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证,须经合营方同意,并经审批机关批准”。这些都必须以书面的方式作为债权转让发生法律效力的构成要件之一。如不符合此条件,法律上是禁止债权转让的。

依据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债权包括:

(一)依债权之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1.以特定身份为基础之债权。例如,退休金的受领金;再如,革命残废军人的抚恤金,职工因工伤残抚恤费,复员、转业军人的资助金、复员费。

2.与劳务密切联系而产生的债权。例如画家为他人画像而产生的债权关系。

3.基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例如委托、雇用。

4.不作为的债权。最典型的莫过于同行竞业而产生的债权。

(二)依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缔结合同之前就已依口头或书面的约定,双方当事人不能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那么就应尊重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应禁止债权的转让。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当事人内部约定的法定效力如何?即这种内部约定的法律效力对外部的第三人有无此约束力?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如何维护善意第三人的问题,笔者在参考了德日两国的规定之后,认为应区分不同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债权人违反当初约定而向第三方转让了债权,在第三方属善意不知情的情况下,应认为债权的转让行为有效,故应保护其效力。债务须向新债权人(第三人)履行债务,由此产生的损失则由转让人(原债权人)承担。由于无权转让债权让与人可能会因转让债权而牟利,但这是否属不当得利值得研究。我们知道,债权是一种相对权,即债权仅存在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而如前所述,债权可以转让的标的,那么,无权转让债权的债权与人,相当于无权转让他人的财产(因为当事人双方已事先约定不得让与该债权)一样,所以,让与人处分他人的财产是非法的,故其转让财产所获得非法所得,应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人。如果返还不当得利仍不足以补偿债务人的损失,则债务人有权基于浸权行为,请求债权让与人赔偿损失以弥补不足部分。如果不法让与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让与债权的,其超出财产价值部分之所得,也应返还给债务人。

第二种情况,如果第三方属恶意,即明知债权人与债务人事先有约定的前提下,仍将原权转让的,则不应保持其效力。同时,由于债权人本身也存在过错,那么应由双方向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但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应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种情况,当债权发生辗转让与时,即债权转让到一个受让人后,该受让人将其转让给另一个新受让人,如此辗转反复,发生了多次债权转让。在此期间,应如何保护善意当事人权益?具体处理方式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如果第一受让人虽为恶意、但以后的受让人为善意时,则以后的受让人取得的债权有效;如果第一受让人为善意时,但随后的受让人为恶意时,则从恶意产生时起,此受让人所取得的债权行为无效。

延伸阅读
  1. 债权转让担保人是否还要继续作担保
  2. 信贷债权转让所需的配套措施
  3. 《民法典》的担保方式有什么?
  4.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
  5. 债权人代位权是怎么的

债的转移热门知识

  1. 承包装修总工程欠条
  2. 如何使欠条具有法律效力
  3. 案情简介
  4. 债务抵消的法律条件
  5. 私下协商利息逾期一天两百有效吗
  6. 函件编号:
  7. 债务转移是否可撤销
债的转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