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方式法律知识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7-03

 
139104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地位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人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财产的权利,具有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直接享受物利益的权利和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的变动是物权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

一、公示原则

公示原则要求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必须以一定的可以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物权具有排他性的性质,其变动常常具有排他的效果。如果物权的变动没有一定的公示方式,将给第三人带来不测的损害,影响交易的安全。因此,不动产采用登记方式进行公示,动产采用交付方式进行公示。不动产登记具有准确性高、公示力强的特点,因为登记是国家行为,采用文字记载并有严格的程序,登记簿对社会公开易于检查。动产的公示方式是交付,即标的物占有的转移。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为保证交易的迅速进行,物权法还规定了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拟制交付、指示交付等补充方式。

二、公示的起源

不动产登记制度起源于12世纪德国北部城市,其目的是保障交易安全。到18世纪,登记制度在普鲁士和法国抵押权中重新适用,并在欧洲大陆各国广泛推行。我国历史上物权变动采用公示主义也有悠久的历史,史书《隋唐》《食货志》对此有记载。从唐宋明清到民国,不动产采用登记,动产采用交付作为公示方式。

三、公示的适用

不动产的登记制度是物权公示中最重要的方式。不动产登记是指登记申请人对于不动产物权的设定、移转的专门登记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进行登记。登记维护交易安全,当事人因信赖登记而进行交易,如果登记与实际物权状态不符合,当事人会遭受损失。不动产登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公示力,因此法律赋予登记以公信力,使行为人可以信赖登记所公示的物权状态进行交易。动产的公示方式是交付,即占有的转移。动产物权变动频繁,无法采用登记方法进行公示,只能通过占有来表现动产物权的变动。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登记不适用于动产物权。

四、公示的效力

物权变动公示的效力主要有两种:形成效力和对抗效力。形成效力要求物权的存在和变动以一定的公示方式表现出来,否则不能发生法律效果。对抗效力要求物权变动必须以法定方式进行才能生效。不动产的物权变动采用登记和交付作为公示方式,当事人信赖这种公示而进行交易,即使登记或交付所表现的物权状态与实际不符合,也不能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物权公示的效力问题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形式主义、意思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模式。

延伸阅读
  1. 夫妻房改房离婚分割怎样进行
  2. 登记可以构成善意取得吗?——专业律师解析
  3. 房屋转让抵押无权处分诉状
  4. 拍卖标的抵押贷款的条件是什么?
  5. 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无钱还债担保公司拖车合法吗
  2.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
  3. 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4. 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是按揭合同吗
  5. 民法典:抵押反担保人是否能向债权人请求代偿?
  6.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有哪些
  7. 一般代位求偿要多长时间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