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的新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的新规定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6-30

 
133378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改革

立案范围扩大,起诉时限延长

新行政诉讼法针对行政诉讼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进行了制度上的改变。在立案方面,扩大了受案范围,延长了起诉时限,并强制进行立案登记。

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

根据新法,增加了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包括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等。

应当登记立案

根据新法,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应当进行登记立案。如果无法当场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应接收起诉状,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起诉期限延长

根据新法,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涉及不动产的起诉期限可延长至二十年。

可跨区域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根据新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复议机关可共同被告

根据新法,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将共同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增加调解制度

根据新法,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

根据新法,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如果不能出庭,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可拘留拒不执行的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根据新法,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规定了“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明确解决行政争议的目的

修改后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的表述。这一修改改变了过去仅注重行政诉讼的监督和救济功能,而忽视解决纠纷的功能的情况。将解决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目的,为扩大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提供了立法目的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违建遭强拆怎么维权
  2. 行政诉讼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3. 行政诉讼到法院多长时间可以立案
  4. 行政诉讼官司多长时间判决
  5. 新行政诉讼法主要修改了什么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本国人犯罪会被驱逐出境吗
  2. 行政不作为有哪些特征
  3. 民告官的有效方法
  4. 治安调解影响政审吗
  5.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6. 诉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措施的具体作用
  7. 管辖权异议审理实体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