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证据的保全的概念及条件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保全的概念及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05

 
133252

行政诉讼中证据保全的概念及条件

证据保全的概念

证据保全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调查证据之前,为了防止证据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根据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制作笔录等方式,提前进行调查和固定的制度。

证据保全的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证据有灭失的可能或难以取得的情况。

证据有灭失的可能指作为案件事实的证据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丧失,将来无法收集。例如,证人因年老、疾病可能死亡,物证因自然原因可能腐坏、变质等。证据存在难以取得的情况指虽然证据没有灭失的可能性,但如果不采取保全措施,将来取证将会面临困难,例如证人要出国等。

2.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是否接受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取决于被保全的证据对具体行为是否有证明作用。即使存在证据灭失的可能,如果证据对案件事实没有证明作用,也不应进行保全。

3. 在当事人起诉之后,进入人民法院的调查阶段之前。

如果当事人尚未提起诉讼,则不属于诉讼上的证据保全,当事人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如果人民法院已经开始对案件进行调查,则由人民法院进行调查取证工作,无需进行证据保全。
延伸阅读
  1. 离婚后的个人债务是否能够查封共同财产?
  2. 如何追回欠款
  3. 盗用他人信用卡的赔偿问题
  4. 赔偿申请人可以要求国家赔偿的情形
  5. 消费维权诉讼费用的计算方式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3.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4. 一、拆迁房屋错误的行政诉讼途径
  5. 一、行政诉讼:协议管辖之现行立法情况
  6. 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方式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机动车辆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2. 诉讼财产保全申请书范本
  3. 财产保全异议申请书范本
  4. 交通事故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