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政诉讼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29

 
133225
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在我国,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并称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行政诉讼的法律特点

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活动,用于解决行政争议。行政诉讼是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唯一机关。

司法活动的独特性

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活动,与行政复议、行政申诉和监督处理等其他方式不同。行政诉讼是指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主持诉讼活动,当事人参与其中,并采用开庭举证、质证、辩论、陈述和法院裁判等诉讼形式来解决行政争议。

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

行政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的审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不同。例如,在行政诉讼中,调解不适用于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的裁判形式主要是确认、撤销和维持判决。

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

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施公务活动时引发的纠纷。行政争议的形式和种类多样,包括行政机关之间的内部争议,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外部争议,以及因行政机关实施抽象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引发的争议。法院只解决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争议,而排除范围内的行政争议则由其他救济途径解决。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殊地位

行政诉讼的原告恒定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被告恒定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作为行政主体时也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行政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是由行政管理活动的特点决定的。行政机关享有命令权、强制权等特殊权力,可以通过这些权力迫使当事人服从行政命令。而作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则有义务服从行政管理,无法直接与行政机关对抗。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具有特殊性。行政诉讼原告享有起诉权和撤诉权,而被告不享有起诉权和反诉权。同时,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延伸阅读
  1. 房屋拆迁光伏发电怎么赔偿
  2. 拆迁纠纷找哪个部门
  3. 土地保险赔偿不合理怎么办
  4.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建立调解制度是怎样的
  5. 出现房产纠纷如何处理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