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31

 
133016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它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表示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也被称为“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不作为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复。
  2. 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主体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3.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4. 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
  5. 不履行基于行政主体的自身行为所派生的行政义务,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请法语行政赔偿,行政主体不予答复。

行政不作为的特点

行政不作为具有以下特点:

  1. 消极性:行政不作为表现为行政主体对其行政职权的放弃,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作为义务。
  2. 违法性:行政不作为的本质特征是违法性,因为行政主体未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履行其行政义务。
  3. 程序性:判断行政主体的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要看其是否启动并完成了行政程序。
  4. 非自由裁量性:行政主体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受到限制,必须履行行政义务,不能放弃、推诿或拖延履行。
延伸阅读
  1. 言辞证据的定义
  2. 法律上如何判定剽窃行为
  3.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
  4.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差异
  5. 家庭“冷暴力”的分布特征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3.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4.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5.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
  6.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7.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