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的特点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06
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
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是两个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明确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其具备能力履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规定的职责。行政诉讼法仅对不履行法定职责做出规定,而没有涉及行政不作为。
行政不作为的特征
行政不作为具有以下特征:
- 消极性:行政不作为在主观上表现为行政主体放弃其行政职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其行政作为义务。
- 违法性:违法性是行政不作为的本质特征。由于行政主体未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履行其行政义务,因此行政不作为必然违法。从理论上讲,合法的行政行为不可能构成行政不作为。
- 程序性:判断行政主体的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最基本的是要看其是否启动并完成了行政程序。无论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还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只要行政主体启动并完成了行政程序,不论相对人的实体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人身权、财产权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行政主体的行为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积极作为行为,不构成行政不作为。因此,程序性是行政不作为的一个重要特征。
- 非自由裁量性:行政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行政主体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然而,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行政主体必须履行其承担的行政义务,既不能放弃履行,也不能推诿、拖延履行。行政主体在履行义务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旦行政主体接到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获得救助的情形,应立即启动行政程序,并在法定的合理期限内完成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