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11
在法治社会中,无救济即无权利的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事实上,当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个人利益也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任何受到损害的权利,无论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都应该得到救济。建立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受损的公共利益,还在于保障法律赋予各社会主体的权利,以确保社会正义的维护和实现。
行政公益诉讼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要确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不仅需要完备的规则体系,还需要解决社会冲突的各种制度、方法和技术,而这些制度、方法和技术依赖于法律的支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非法处置国有财产、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各种形式的垄断经营等违法行为,往往无人享有诉权。而即使有诉权,由于违法行为与个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们也不愿意起诉。由于缺乏司法救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最终受到损害。因此,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是对这一缺陷的弥补,是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
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人民民主和自由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尽管我国宪法赋予公民许多权利,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权利未能真正得到落实。如果没有相应的立法为公民提供选择的机会,这些权利也无法实现。通过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承认和确立公民对公共事务的诉讼权利,并提供相应的途径,不仅能使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纳入司法保护的范围,鼓励人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利益,还能推进民主建设的进程,消除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各种因素。
行政公益诉讼有助于加强行政监督,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建设。行政公益诉讼将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全面有效制约和监督,弥补现行行政监督机制的不足。
行政公益诉讼是提高法律效益的有效手段。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资源在配置和利用上的一种投入和产出比。行政公益诉讼在提高法律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行政公益诉讼具有预防功能,可以将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事后惩处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其次,行政公益诉讼可以弥补现行法律的漏洞,将私权利监督公权力引入正当的法律机制,赋予一般公众就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的权利,形成人人参与公共利益保护机制,从而弥补法律的漏洞,实现司法监督体系覆盖面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