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12

 
132619

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内容和方式

一、质证的内容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第五十条规定,行政诉讼中的质证内容主要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展开,以及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进行质证。这一规定确立了质证内容的两个标准。

1、有无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是指证据作为定案依据时所应具有的性质,也称为证据资格或者证据的可采性。根据法律规定和原则,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即所谓的证据“三性”。

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因果联系、条件联系、时间联系、空间联系等形式。一般来说,与案件有因果联系和条件联系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证据形式,在定案证据中必须要有这两种形式的证据之一。如果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明显与本案事实没有关联性,法官可以制止质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关联性的形式多样化且复杂,当事人往往无法准确判断一个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法官也可能难以立即下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法庭应该暂时认可该证据的关联性,允许当事人继续质证,待进入认证程序后,法庭再深入考察该证据的关联性。

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证据的合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合法,无论是正当行政程序还是正当司法程序,要求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经由合法手段收集,通过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能采信;二是形式合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真实性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里的“查证属实”揭示了定案证据的核心属性,即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因此,真实性也被称为确实性。

2、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的大小

证明力指的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在确定证据是否具备以上“三性”的基础上,还应当考察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证明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比较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来确认。

二、质证的形式

1、正面规定

质证形式实质上是质证权利的行使方式。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的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也就是说,质证主要采取当事人向对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发问的方式。质证的功能在于,通过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说明、解释和相互质疑,使证据的可信程度和疑点得到充分展示,为法庭认定提供保障。

2、反面规定

质证权利的行使应受到必要的约束,因此,《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从反面对质证方式作出了限制性和禁止性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行使发问权利时,应受到以下两点限制:

发问内容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关联

关联性原则是质证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如果发问内容与案件事实明显无关,法院可以制止,以保证司法效率,避免诉讼被不适当地拖延。

不得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不正当的语言和方式

为了维护自己的诉讼主张,当事人可以充分行使发问权利,但必须使用文明的语言和正当的方式。如果当事人无视法庭纪律,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不正当的语言和方式误导或激怒对方当事人,就属于滥用质证权利。对于这种情况,法庭应及时制止。
延伸阅读
  1. 消费者产品责任诉讼的证据要求
  2. 专利行政复议的必要条件
  3. 商品侵权怎样处理
  4. 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的规定是什么
  5.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规定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