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69 更新时间:2024-01-05

 
132531

行政机关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行政机关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拒绝采纳该证据,并可以对行政机关负责人进行罚款、拘留等民事处罚。如果行为构成犯罪,还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证据采信规则概述

证据采信规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已提供的一系列证据进行认定和采用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裁判依据

根据司法解释第31条第1款的规定,任何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都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这是证据采信的最基本规则。未经质证的证据未经过考验,其证明力和可信度值得怀疑。同时,这个规则也保障和尊重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权利。

复议机关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根据司法解释第31条第2款的规定,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这个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时已经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因此,禁止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为原具体行政行为收集和补充证据。

二审阶段提交的未在一审阶段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

根据前文提到的规则,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未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尽管目前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未作出具体规定,但普遍认为,凡是违反证据提供规则、证据调取和收集规则而提交给法院的证据,都不能被法院采信。

延伸阅读
  1. 伪证罪的辩护性质与证据要求
  2. 如何举报政府违法征地
  3.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4. 医疗事故索赔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5.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合法性讨论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3.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
  4. 情报活动阶段:问题发现与目标确定
  5. 拒绝协助调取证据的行为是否违法
  6. 行政案件的分类
  7.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