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当合同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15
家里面如果说有一些值钱的东西,就是可以在自己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直接去典当行进行典当的,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国很多人的做法。续当合同强制执行公证程序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相关问题。
续当合同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
公证机构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于2000年9月下发的《联合通知》第一条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
(二) 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
(三) 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
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范围
根据《联合通知》第二条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范围包括:
(一) 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
(二) 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
(三) 各种借据、欠单;
(四) 还款(物)协议;
(五) 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
(六) 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
借款担保合同不属于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范围
根据上述规定,借款担保合同不在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范围内。这主要考虑到借款担保合同存在两个法律关系,即主合同关系和从合同关系。这两个关系在履行期间、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区别,因此借款担保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明确。如果公证机关赋予借款担保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将对法院的强制执行带来一定困难,并且可能影响担保人的权益。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操作实践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专增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可以根据物权法等法律,在担保财产所在地或担保物权登记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实现担保物权。
人民法院的处理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裁定拍卖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可以根据该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立法精神和实践效果
根据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立法精神,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案件可以直接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无需经过审理程序。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可以直接裁定拍卖或变卖担保财产。这样的处理方式符合相关立法精神,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并提高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