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5-01-02
根据李某与刘某、郭某、曾某签订的《合伙协议书》,双方约定共同开办毛竹拉丝厂,该协议书是真实意思表示的结果。经营项目并未违反国家的禁止性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从事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但该规定主要是对公务员的纪律约束,并不适用于认定民事行为的有效性。因此,该《合伙协议书》是合法有效的。刘某、郭某、曾某违反行政纪律规定,与他人签订合伙办企业的协议,应受到行政机关的纪律处分。
根据第二种意见,李某与刘某、郭某、曾某签订的《合伙协议书》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被认定为无效。
笔者支持第二种意见。对于李某与刘某、郭某、曾某签订的《合伙协议书》是否有效,首先需要考虑该协议书是否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果没有违反禁止性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如果违反了禁止性规定,应认定为无效。违反禁止性规定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民事行为的主体本身违反禁止性规定,二是民事行为的内容违反禁止性规定。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其中包括不得从事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条规定,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在本案中,刘某、郭某、曾某身为国家公务员,明知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国家公务员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却与他人签订办企业的合伙协议书。虽然该协议书约定的经营项目和内容并未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但作为实施民事行为的主体本身违反了禁止性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民事行为以及第二款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该合伙协议书应被认定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