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规定保证期间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效力法律知识

法律是如何规定保证期间的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24

 
13102
【案情】

案件背景

2008年5月9日,被告李某与原告某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万元,借款期限为2008年5月9日至2009年5月9日。被告王某作为担保人,签订了一份附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保证期间为主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然而,借款到期后,被告李某未能偿还借款。

2010年4月6日,原告向被告李某发出了催款通知单,但并未要求被告王某承担连带责任。随后,于2011年5月11日,原告将此案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李某偿还借款本息,并要求被告王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然而,被告李某和被告王某未到庭对原告的主张进行抗辩。

分歧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被告李某应偿还借款本息的问题没有异议。然而,对于被告王某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双方产生了较大分歧。

第一种意见

有一种观点认为,担保责任是一种私权利,一旦存在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当事人就有处分的权利。被告王某未出庭、未答辩,可以视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法院不应主动干预,因此被告王某未提出已过保证期间的抗辩,应被视为放弃了抗辩的权利。因此,应判令被告王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

另一种观点认为,担保权实际上是一种法定物权。法定性强调法院应以职权对担保权进行主动审查,不受被告王某是否出庭、是否答辩的限制。法院应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已过,原告在本案中未在保证期间内向被告王某主张权利,被告王某与被告李某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消灭,因此被告王某当然免责。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除斥期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的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因此,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不同,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的担保责任当然免除。

同时,我国尚未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答辩失权主要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诉讼中的一审被告和二审被上诉人在规定的期间内,因没有实施答辩行为而丧失以后的答辩权利。考虑到我国诉讼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事关重大,法院应依职权主动审查。在本案中,被告王某未提供答辩状亦未到庭抗辩保证期间已过,但经法院审理查明,原告未在保证期间内向被告王某主张权利。因此,法院应主动援引,驳回原告对被告王某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1. 法律对保证期间是如何规定的
  2. 从本案看保证期间的法律效力
  3. 保证期间债权债务转让如何写
  4. 债权人死亡继承人可以起诉担保人吗
  5. 金融债务担保时效

保证热门知识

  1. 中小企业融资方法有几种
  2. 债权人不主张权利保证人可以直接起诉债务人吗
  3. 主债务人同时是保证人可以吗
  4. 债权人能否选择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中一人起诉
  5. 担保人是否要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6. 事后保证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7. 诉讼保全解除方式有哪些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