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认定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认定标准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4-11-23

 
130301

民事行为的无效性及合同的无效性

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而根据1993年《经济合同法》第7条第1款第1项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无效。此外,《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应确认无效。尽管这些法律在表述上只有细微差别,但却反映了我国合同立法的逐步完善和严密的发展历程。

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无条件、绝对必须遵守的规范,不允许当事人按照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允许执行法律规定的条件。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国家禁止性规定,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上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国家政策上的禁止性规定。国家禁止性规定旨在保障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不受侵犯和损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应确认为无效合同,而违反其他国家禁止性规定,但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合同,可以根据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确认合同的效力。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认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合同无效的认定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导致合同无效。
  2. 必须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确认合同无效。
  3. 必须违反强行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才会导致合同无效。
  4.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既包括内容的违法,也包括形式的违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合同法解释》,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对于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适用,存在不同的观点,但第三种观点认为,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可以作为判断合同无效的参考,但应注意是否有上位法存在、是否有授权作出解释以及是否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

延伸阅读
  1. 口头协议的合同成立时间
  2. 股权禁止转让合法吗
  3. 已质押的股权能否转让
  4. 离婚前协议怎样有效
  5. 无效合同期限追诉时效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限制及购买要求
  2. 行政强制代履行的法律效力及适用条件
  3. 拘留所存款的移交和管理规定
  4. 社区戒毒的法律规定
  5. 民用飞机机组组成人员有哪些
  6. 行政强制措施的分类
  7.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和特征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