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1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特殊规定,公告程序在整部《行政强制法》中只有一处提到。然而,在上述案例中,一审法院的查明部分恰恰没有明确行政机关进行公告的事实。为什么法律要明确规定公告程序?为什么行政机关容易忽略此程序?第四十四条中规定的公告程序是否等同于第三十五条中规定的催告程序?
“公告”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广而告之,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对“公告”的使用比较宽泛,有时也包括一些启示或声明,但在法律上,“公告”的内涵相对狭窄,更加注重公开性和严肃性。它是向不确定的大多数公众公开传递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并方便公众进行监督。例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和征求补偿条例》的第十三条和第二十六条等也对公告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拆违案件中常用的《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其他城市也有类似规定,如《上海市拆除违法建设若干规定》、《天津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等),明确规定了“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应当提前5日在现场公告强制拆除决定,告知实施强制拆除的时间、相关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中的“公告”内容是强制拆除决定,而《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中提到的“公告”是在“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之前。结合第三十七条关于强制执行决定的内容以及第四章的其他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中的“公告”内容应该是限期拆除等基础行政行为,而不是强制拆除行为。这与《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中的公告内容并不一致。《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对催告进行了明确规定,催告发生在当事人未履行义务之后。对于行政机关来说,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时,应将公告与催告结合起来,先进行公告,要求当事人在限期内自行拆除,若当事人逾期不拆除,则在实施强制拆除之前再次进行催告。已有地方政府规章的地方要求遵守相关具体规定,例如北京市行政机关在实施强制拆除之前除了要进行催告外,还应再次进行公告。这些法律规定对于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利有着明确规定,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本案中,一审法院的文书未明确表述行政机关的公告情况,因此二审法院认为部分表述缺乏证据支持,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