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6 更新时间:2024-05-1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强制出境外国人时,可以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手铐。
根据《关于强制外国人出境的执行办法的规定》第六条,执行强制出境的外国人分为两类:
1. 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
2. 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
对于这两类外国人,在押送过程中,如果确有必要,可以使用手铐。
对于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进行临场监督。
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程序如下:
1. 当事人的申请
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应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原则,以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载明申请保全的事项、事实和理由,并附有相关证据。
2. 申请人的担保
当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申请的同时,应提供担保。若申请人拒不提供担保,法院可以驳回其申请。担保的方式和数额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由法院决定。
3. 审查与执行
法院应对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应满足以下条件:
a. 被申请人与未了结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b. 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必要性,即被申请人有借出境逃避民事责任的可能性,如不限制其出境将导致案件无法顺利审理或有效裁判无法执行。
然而,限制出境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身自由,并可能在国际上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应严格依法掌握。对于境外企业法人在我国尚未了结的经济纠纷案件,可依法限制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业务主管人员的出境。对于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该企业资不抵债,应按照相关法律处理,不应限制外方的代表人和投资者出境;只有在外方股东利用投资蓄意欺诈的情况下,方可限制外方股东的有关人员出境;确需限制外方当事人出境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另外,应注意以下事项:1) 尽早处理能处理的事项,不要等到当事人临出境时处理;2)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处理的事项,不要采取扣留证件的办法;3) 可以在内地处理的事项,不要到出境口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