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7
合理性原则在行政强制执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原则要求采取强制措施的动机符合行政目的,实施强制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且强制执行手段应得当。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原则,不能通过强制手段实现其他目的。否则,将构成不合理的强制执行。
例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因某个法人未交纳非法摊派的款项而冻结其资金或查封变卖其财产。税务部门也不得因纳税人在法定期限内最晚一天缴纳而冻结并划拨其银行存款。
行政强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行政机关在决定实施强制执行后,必须选择最合理的手段来实现强制目的。这一原则在许多国家的强制执行法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奥地利的“比例原则”强调行政强制措施与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之间要成适当比例,不能过分加重当事人的负担。因此,如果当事人拒绝交纳10元罚款,采取50元的执行罚手段显然是不成比例的。
行政机关在强制执行时,无论是选择强制措施还是适用强制手段,都必须合理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