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25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案件需要明确被告,即被认为违法或不当的国家行政机关。
原告必须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具体事实根据。
行政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并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权。
这四个基本条件是人民法院审查起诉和受理案件的依据。根据这些条件,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予以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从而判定行政案件的成立与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进行不同的执行处理:
(1)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2)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3)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予执行。
(4)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