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07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不得委托。
为规范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行政强制法规定,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一旦行政强制措施已达到目的或者条件已消失,应立即解除。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应立即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告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执法人员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立即解除。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返回行政机关后,应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遵守以下规定:事先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行政强制立法的目的不是强化行政强制,而是减少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法在程序设计上始终贯彻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此外,法律还规定,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当事人应履行执行协议,如果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行政机关应恢复强制执行。
法律还为违法建筑当事人提供了自行拆除违建的时机和余地。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行政机关应予以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且不拆除违法建筑物,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