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13
疑罪从无原则有利也有弊,需要司法机构和审判长根据具体情况适用,在避免冤假错案的同时能让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才是疑罪从无的最终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疑罪从无的适用情形,欢迎大家阅读。
审判阶段疑罪从无的适用情形
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
在处理疑罪问题时,需要理解和适用举证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据的审查认定与运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定罪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被告人无需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排除合理怀疑"是证明标准之一,要求证据确实、充分,达到接近对有罪推定确定无疑的主观状态。在处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必须严格遵守证明标准,对被告人有罪的认定应当使用"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不能留有任何余地。
疑罪从无的适用情形
在判决疑罪问题时,不同的案件可能会出现处理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这种不一致的判决结果会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公信力。被告人口供作为言词证据,具有如实供述的特点,可以提供案件事实的直接证据。然而,被告人的口供也可能是虚假的,可能隐瞒罪行或替他人顶罪。因此,法官在处理案件时不能片面重视口供,而应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下是疑罪从无的适用情形:
只有被告人供述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一个人被指控单独实施犯罪行为,还是多名同案供述相互印证,只要没有其他证据证实,都应宣告被告人无罪。然而,如果是共同犯罪的情况,被告人的口供需要另行考虑。
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形
在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况下,如果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数量相当或基本相当,可以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如果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数量为"多比一"或"多比少",但有罪证据无法形成有机、完整、合理的链条,而无罪证据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无法排除,也应当做疑罪处理。
被告人认罪后又翻供的情形
翻供是指被告人推翻其向侦查或检察机关所作的有罪供述。对于被告人认罪后又翻供的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翻供是基于有罪证据存在的缺陷,且这些缺陷无法补救,使有罪证据不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应当认定为无罪。如果被告人以往有罪供述与某些证据表面上能够相互印证,但有其他证据证明存在非法取证的事实,也应当做疑罪处理。另外,如果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且被告人的翻供与其他证据相吻合或无其他证据与其庭前供述相印证,应当不采信其庭前供述,做疑罪处理。
被告人认罪案件中的情形
在被告人认罪案件中,如果被告人的供述、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存在矛盾,且这些矛盾无法排除或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没有其他证据印证时,不能简单地选择有罪供述、证言或陈述来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做无罪处理。另外,在口供不能补强的情况下,也应当做疑罪处理。
案件重大疑点未得到排除的情形
如果案件中存在重大疑点无法排除,无论被告人是否供述,有罪证据的数量如何,都应当做疑罪处理。例如,如果目击证人证实某人作案,但有其他证人证明该人在案发时间与其打麻将或饮酒,应当做疑罪处理。此外,《防范冤假错案意见》第9条规定,法官应当主动审查涉案证据是否全部移送,如果公安、检察机关未全部移送,法官应当从被告人的辩解中发现线索进行深挖,以排除疑点,消除冤错案件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