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9-18
1. 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是惩罚犯罪分子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禁止使用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充分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利。
同时,要求在法定期限内依法迅速办案,不拖延时间。对于拘留、逮捕、审判的时间,需要严格限制,禁止乱抓人、秘密关押、变相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 惩罚犯罪分子必须正确适用法律。
确切查明案件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正确适用法律是基于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正常结果,而非必然结果。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正确判断证据、认定案情和适用法律为目标,从而正确裁决案件。法律规定了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如何处罚,不允许超越法律范围进行“严打”。
3. 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必须保障无罪者免受刑事追究。
保障无罪者免受刑事追究的意思是对已经追究的无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撤销案件或宣告无罪;对尚未被追究的无辜公民,不得无根据地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不仅要保障无罪者不受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还要保护他们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非法追究,切实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正确适用法律意味着根据法律规定有罪就判有罪,法律未规定有罪就判无罪。如果抓错了、判错了,国家应赔偿公民的损失。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何人不得在未经法院审判的情况下宣布公民有罪。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政治力量的干扰。律师为被告人进行无罪辩护,法官做出无罪判决,不受任何压力影响。
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包括以下三方面。
1. 对犯罪人的教育
司法机关通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分子,防止再次犯罪。
2. 对可能犯罪的公民的教育
司法机关通过整个诉讼活动,教育公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有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
3. 对社会的教育
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完成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就要确保刑事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依法进行,以赢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任何法律都是为保障人权而存在,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仅包括保护被害人的权利,还应包括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因为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
保障人权最重要的是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弱势地位,国家保障人权的任务就是保障弱势人权的平等权利。
国家要保障他们的人格尊严权,不允许对他们进行打骂、侮辱。
国家保障他们的财产权,不允许趁人之危侵吞他们的财产。
国家保障他们的辩护权,不允许强迫他们自证其罪,认真听取他们的辩护,为律师辩护提供方便。
只有明确了刑事诉讼法的目标,才能明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