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30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一项针对部门、单位及其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活动。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重点根据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而不同。对于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除了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外,还需要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
行政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审计内容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以及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
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内容包括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以及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经济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特殊内容,它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
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审计结合了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
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审计结合了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和分析,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主要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通过积累审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人员为离任责任审计提供服务。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抓住几个关键指标进行局部审查,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